2020年中医眼科学(335)中级卫生资格考试大纲: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
2019年12月18日 来源:来学网2020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已经公布啦。相信考生们都在如火如荼的备考了。面对逐渐缩短的备考时间很多考生感到紧张,你是否也因为没时间总结重要考点而焦虑,是否因为找不到答题技巧而灰心,为了让考生在接下来的时间安心备考,高效备考,少走弯路,来学网小编在这里整理了2020年度卫生资格中医眼科专业考试大纲(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篇),等你来查收。
考试学科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考试科目 |
中医眼科学 |
一、眼的解剖与生理 |
(一)眼球壁 |
1.外层 |
3 |
2.中层 |
3 |
|||
3.内层 |
3 |
|||
(二)眼球内容物 |
1.房水 |
3 |
||
2.晶状体 |
3 |
|||
3.玻璃体 |
3 |
|||
(三)视路 |
1.视路的解剖 |
3 |
||
2.视路的生理特点 |
3 |
|||
(四)眼球的血液循环与神经分布 |
1.眼的动脉系统 |
3 |
||
2.眼的静脉系统 |
3 |
|||
3.眼部的神经分布 |
3 |
|||
(五)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 |
1.眼眶 |
3 |
||
2.眼睑 |
3 |
|||
3.结膜 |
3 |
|||
4.泪器 |
3 |
|||
5.眼外肌 |
3 |
|||
6.中西医眼科解剖名称对照 |
3 |
|||
二、眼与脏腑的关系 |
(一)眼与五脏的关系 |
1.眼与心的关系 |
3 |
|
2.眼与肝的关系 |
3 |
|||
3.眼与脾的关系 |
3 |
|||
4.眼与肺的关系 |
3 |
|||
5.眼与肾的关系 |
3 |
|||
(二)眼与六腑的关系 |
1.眼与小肠的关系 |
3 |
||
2.眼与胆的关系 |
3 |
|||
中医眼科学 |
二、眼与脏腑的关系 |
(二)眼与六脏的关系 |
3.眼与胃的关系 |
3 |
4.眼与大肠的关系 |
3 |
|||
5.眼与膀胱的关系 |
3 |
|||
6.眼与三焦的关系 |
3 |
|||
三、眼与经络的关系 |
(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
1.起于眼和眼周围的经脉 |
3 |
|
2.止于眼和眼周围的经脉 |
3 |
|||
3.与目系有联系的经脉 |
3 |
|||
(二)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
1.眼与督脉的关系 |
3 |
||
2.眼与任脉的关系 |
3 |
|||
四、眼科病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1.六yin的眼科致病特点 |
3 |
|
2.七情的眼科致病特点 |
3 |
|||
3.其他因素致病特点 |
3 |
|||
(二)病机 |
1.脏腑功能失调 |
3 |
||
2.气血功能失调 |
3 |
|||
3.津液代谢失调 |
3 |
|||
五、眼科诊断概要 |
(一)问诊 |
1.问病史应注意的问题 |
3 |
|
2.问眼部症状应注意的问题 |
3 |
|||
3.问全身症状应注意的问题 |
3 |
|||
(二)望诊 |
1.视功能检查 |
3 |
||
2.眼前节检查 |
3 |
|||
3.眼后节检查 |
3 |
|||
4.其他检查 |
3 |
|||
(三)切诊 |
1.眼局部触按 |
3 |
||
2.切脉 |
3 |
|||
(四)眼科常用辨证法 |
1.辨外障和内障 |
3 |
||
2.五轮的解剖部位与脏腑归属 |
3 |
|||
3.五轮辨证法及临床应用 |
3 |
|||
4.辨眼科常见症状 |
3 |
|||
(五)眼科特殊检查 |
1.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影像特点与临床意义 |
3 |
||
2.视觉电生理的正常电位波形与临床应用 |
3 |
|||
3.眼科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应用 |
3 |
|||
中医眼科学 |
五、眼科诊断概要 |
(五)眼科特殊检查 |
4.眼微生物学检查中刮片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
3 |
六、眼科病治疗概要 |
(一)眼科常用内治法 |
1.祛风清热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2.泻火解毒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3.滋阴降火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4.祛湿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5.止血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6.活血化瘀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7.疏肝理气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8.补益气血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9.补益肝肾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10.软坚散结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11.退翳明目法的适应证与代表方 |
3 |
|||
(二)眼科常用外治法 |
1.熏洗法 |
3 |
||
2.敷法 |
3 |
|||
3.泪道冲洗法 |
3 |
|||
4.结膜囊冲洗法 |
3 |
|||
5.球结膜下注射 |
3 |
|||
6.球后注射 |
3 |
|||
7.劆洗法 |
3 |
|||
8.熨法 |
3 |
|||
9.角巩膜割烙术 |
3 |
|||
10.针刺法 |
3 |
|||
11.耳周围穴位贴压法 |
3 |
|||
12.眼周围穴位注射法 |
3 |
|||
(三)眼科常用针灸穴位 |
1.眼周围穴位 |
3 |
||
2.与眼有关的经外奇穴 |
3 |
|||
(四)激光疗法 |
激光在眼科中运用 |
3 |
||
七、胞睑疾病 |
(一)针眼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中医眼科学 |
七、胞睑疾病 |
(一)针眼 |
5.辨证论治 |
3、4 |
6.其他治疗 |
3、4 |
|||
7.预防与调护 |
3、4 |
|||
(二)胞生痰核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5.辨证论治 |
3、4 |
|||
6.其他治疗 |
3、4 |
|||
7.预防与调护 |
3、4 |
|||
(三)风赤疮痍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5.辨证论治 |
3、4 |
|||
6.其他治疗 |
3、4 |
|||
7.预防与调护 |
3、4 |
|||
(四)睑弦赤烂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5.辨证论治 |
3、4 |
|||
6.其他治疗 |
3、4 |
|||
7.预防与调护 |
3、4 |
|||
(五)眼丹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辨证论治 |
3、4 |
|||
5.其他治疗 |
3、4 |
|||
(六)上胞下垂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发病分类 |
3、4 |
|||
4.诊断依据 |
3、4 |
|||
5.辨证论治 |
3、4 |
|||
中医眼科学 |
七、胞睑疾病 |
(六)上胞下垂 |
6.其他治疗 |
3、4 |
(七)椒疮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5.辨证论治 |
3、4 |
|||
6.其他治疗 |
3、4 |
|||
7.预防与调护 |
3、4 |
|||
(八)粟疮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5.辨证论治 |
3、4 |
|||
6.其他治疗 |
3、4 |
|||
7.预防与调护 |
3、4 |
|||
(九)目剳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辨证论治 |
3、4 |
|||
5.其他治疗 |
3、4 |
|||
八、两眦疾病 |
(一)流泪症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辨证论治 |
3、4 |
|||
5.其他治疗 |
3、4 |
|||
(二)漏睛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中医眼科学 |
八、两眦疾病 |
(二)漏睛 |
5.辨证论治 |
3、4 |
6.其他治疗 |
3、4 |
|||
(三)漏睛疮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辨证论治 |
3、4 |
|||
5.其他治疗 |
3、4 |
|||
九、白睛疾病 |
(一)暴风客热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辨证论治 |
3、4 |
|||
5.其他治疗 |
3、4 |
|||
6.预防与调护 |
3、4 |
|||
(二)天行赤眼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辨证论治 |
3、4 |
|||
5.其他治疗 |
3、4 |
|||
(三)天行赤眼暴翳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5.辨证论治 |
3、4 |
|||
6.其他治疗 |
3、4 |
|||
(四)时复目痒 |
1.病因病机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诊断依据 |
3、4 |
|||
4.鉴别诊断 |
3、4 |
|||
5.辨证论治 |
3、4 |
|||
6.其他治疗 |
3、4 |
|||
7.预防与调护 |
3、4 |
无锡来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无锡来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无锡来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