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重点】中医外科学卫生职称考试复习资料:胃癌的治疗方法
2018年09月12日 来源:来学网(—)中国传统医学
1.中国中医治疗
中医对胃癌的治疗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已有论述,认为“其病难治。”后世《景岳全书》中曰:“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现代多以辨讧施治结合某些抗癌中药常能收到较好疗效。其目的在于改善全身症状,以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或配合放疗、化疗,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并增效作用;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失去西医根治机会者,可减少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
(1)药物治疗
1)肝胃不和证。
主证:胃脘胀痛,两胁窜痛,呃逆呕吐,脉沉而弦细,舌质淡,苔黄。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加味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香附、白芍、广木香、枳壳、厚朴、青陈皮、川楝子、降香、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黄连、木瓜、沉香。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分析:本方以柴胡、白芍、川楝子、广木香、香附、青陈皮 舒肝理气解郁;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黄连、降香、沉香降逆止痛;厚朴、枳壳、木瓜和中去湿。肝胃一和,即痛减呃止。
2)气滞血瘀证。
主证:胃脘灼热刺痛,痛有定处,心下痞块拒按,口渴,发热,心烦,便干色黑,舌质紫喑或有瘀斑、瘀点,苔少或黄,脉细涩或弦。
治法:理气活血,抗癌解毒。
方药:加味通幽汤(《脾胃论》),桃仁15g,红花10g、生地30g,熟地30g,当归30g,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5g,制半夏15g,白花蛇舌草30g,七叶一枝花30g,升麻10g,炙甘草10g,生姜汁6g,韭菜汁6g.
分析:通幽汤治疗因胃中有热,浊气不降的幽门不通。用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养血润燥;桃仁、红花活血润燥;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升麻、炙甘草升清降浊;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抗癌解毒,生姜汁、韭菜汁辛温散瘀。本方每日1剂,水煎取汁并浓缩至300ml,冲入妻汁、韭汁,分6~8次频服。宜少量呷饮,用于胃癌气滞血瘀者。
3)痰气凝滞证。
主证:胸脘胀闷或有隐痛,进食不畅,甚至反胃,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理气,软坚散结。
方药:旋复代赭汤(《伤寒论》)加减,旋复花、代赭石、生牡蛎、昆布、海藻、番木鳖、僵蚕、炮甲片、山慈姑、半枝莲、煅瓦楞、生半夏、石见穿、守官、白花蛇舌草。
分析:本方旋复花、代赭石、生半夏,降气化痰,生牡蛎、昆布、海藻、山慈姑、炮甲片软坚散结,半枝莲、守官、白花蛇舌草、扰癌解毒,番木鳖、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全方既降胃中呃逆又有抗癌,消肿之功。
4)胃热伤阴证。
主证:胃脘灼痛,胃脘嘈杂,纳差喜冷,口干多饮,呕吐鲜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或少苔,无苔或灰黑干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养胃润燥。
方药: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西洋参10g(或太子参30g),麦冬15g,白扁豆15g,生地15g,玉竹15g藤梨根15g,姜半夏5g,麦芽12g,炙甘草10g,竹茹10g.
分析:西洋参、生地、玉竹、麦冬养胃滋阴;姜半夏、麦芽、炙甘草、竹茹和中降逆。藤梨根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使用于胃阴受损患者较为适宜。
5)脾胃虚寒证。
主证:胃脘隐痛,喜按喜温,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呕吐清水,面色恍白无华,或四肢发凉,神倦无力,浮肿便溏,舌质淡而胖,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缓或弦细而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理中汤(《伤寒论》、合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0g,干姜3g,红蔻仁10g,吴茱萸6g,丁香6g,柿蒂12g,檀香6g,肉桂5g,制附片6g,法夏9g,诃子6g,石见穿30g,自英15g,半枝莲15g.
加减:痛甚者加五灵脂10g,高良姜10g,三棱10g.
分析:党参、白术、干姜、红蔻仁、吴茱萸、丁香、檀香、肉桂、制附片温中健脾,法夏、诃子化湿涩肠和石见穿、白英、半枝莲解毒以抗癌。
6)气血双亏证。
主证: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黄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甚则四肢浮肿,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丹溪心法》)加减,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5g,熟地12g,白芍15g,紫河车10g,黄精15g,阿胶(烊化)10g,白花舌蛇草30g.
加减:兼黑便者加白芨12g,灶心土(布包)15g.
分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熟地、白芍、紫河车、黄精、阿胶等滋阴养血、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
(2)针灸治疗
1)体针。
主穴:中脘RN12、章门LR13及其相应的背俞。
配穴: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膈俞BLL、脾俞BL20、行间LR2、丰隆ST40、公孙SP4.
作用原理: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取胃募中脘RN12、脾募章门LR13补其元气;胃经合穴足三里ST36培土御木,配肝经荥穴行间泄木安土治肝胃不和;足三里ST36、三阴交SD6、隔俞BL17、脾俞和胃健脾,滋阴补血,升清降浊,扶正抗癌,故可用于气血双亏;丰隆ST40、公孙SP4化痰散结,健脾运湿,可用于湿积聚;脾肾阳虚怕冷者,灸背部俞穴;耳针镇痛安神,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躯体内脏功能。
操作:体针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转补泻,令针感传向病所或沿经络上下传导,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2次,或用6805治疗仪通电20分钟。耳针进针后略加捻转3分钟,留针4~8小时。隔日治疗1次,20次为1疗程。
[按]对于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化疗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治疗和延长生命的作用。
2)针灸。
主穴:第一阶段分6组:①大椎DU14、身柱DU12;②神道DUll、灵台DU10;⑥八椎旁夹脊;④脾俞BL20;⑤胃俞BL21;⑥足三里ST36.第二阶段分2组:①公孙SP4、丰隆ST40、照海KI6、手三里LI10、足三里ST36、内关、列缺;②上脘RN13、中脘RN12、下脘RN10.第三阶段;胸11~12.
配穴:滴水不入,加金津Ex-HN12、玉液Ex-HN13、天突RN22;发高热,加曲池LIll、外关SJ5;吐血,加血海SP10、膈俞BL17、尺泽LU5.
作用原理:挟正,温阳,散结,活血化瘀。
操作:第1阶段为麦粒灸(化脓灸),每次1组,每穴7~9壮,隔日灸1次,每次灸毕,用灸疮膏贴在灸穴上,使之化脓,在化脓期进入第2阶段。第2阶段针、灸并用,第1组针刺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每周针3次,15次为1疗程;第2组隔饼灸,药饼下垫丁桂散少许,每次灸3~5壮,直到背部灸穴化脓净,结痂脱落。药饼制法: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各等份,共研细粉加蜂蜜、葱水调制,捏成药饼,如五分硬币大,约7mm厚,上穿数小孔。第3阶段为华佗夹脊刺。配穴用于第3阶段,据症选用。
小编:九月
无锡来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无锡来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无锡来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