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考试题库(201-300)

2017年06月20日 来源:无锡来学教育


    201.下列哪项关于发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A 发病率是用于描述疾病分布、测量危险度(计算RR值等)以探讨发病因素及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B 理论上只有存在发病风险的人口才作为发病率计算的分母,分子是一定时期(一般指年)内的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某人多次发病,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发病时间很难判定时,可以用初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
  C 发病率的高低受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等的影响,可按上述特征分别计算,即发病专率。在对不同地区进行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
  D 对于癌症、结核病之类的疾病有时早期并无自觉症状,发现病人的方法(如普查还是报告)等对发病率的影响较大,还应注意疾病的漏报率和随访率对发病率的影响
  E 以上都正确
  202.下列哪项关于患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A 患病率一般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说明此类疾病流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对于急性病和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
  B 患病率计算时分子是一定时期内的新、旧病例数
  C 在对不同地区进行患病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
  D 在发病率、病程均稳定的情况下,患病率等于发病率乘以病程
  E 以上都正确
  203.下列哪项关于病死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A 病死率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B 病死率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C 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
  D 病死率分母中患者情况不同则指标的意义不同,不能用医院病死率代表所在地区的病死率
  E 以上都正确
  204.下列哪项关于死亡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A 死亡率可反映一个人群的实际死亡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B 死亡率可按病种,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分别计算,称为死亡专率;对于病死率高的疾病,可以用死亡专率代替发病率
  C 死亡率计算时分母必须是与分子对应的人口
  D 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因人口构成不同,需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化
  E 以上都正确
  205.下列哪些疾病可以用感染率描述其流行强度
  A 胃癌
  B 糖尿病
  C 高血压
  D 乙型肝炎
  E 风湿性心脏病
  206.下列哪些疾病可以用病死率作为其预后的描述指标
  A 流行性感冒
  B 慢性痢疾
  C 急性心肌梗塞
  D 胃癌
  E 肝硬化
  207.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是
  A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B 致病力、传染性、流行性
  C 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D 散发、流行、大流行
  E 致病力、传染性、易感性
  208.所谓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是指
  A 在特定时间内了解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情况
  B 长期、系统地收集监测疾病及相关问题的有关资料
  C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与某一(或某一些)因素的关系
  D 通过收集、分析某一地区或某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内已有的常规数据进行研究
  E 通过调查、观察,了解所研究问题(如疾病、健康状况或其他卫生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的一类方法
  209.下列哪项不属于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
  A 横断面研究
  B 纵向研究
  C 常规资料分析
  D 临床试验
  E 生态学研究
  210.分层抽样要求
  A 层内变异大
  B 层内变异小
  C 各层的特征等于总体的特征
  D 层间变异大,层内变异小
  E 样本含量应等于随机抽样1.5倍
  211.欲抽样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HBsAg携带状况以反映该院总携带率,比较适宜随机抽样方法是
  A 整群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E 随意抽样
  212.流行病学医师进行社区诊断最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A 病例系列研究
  B 横断面调查
  C 生态学研究
  D 队列研究
  E 纵向研究
  213.下列哪种抽样方法不属于随机抽样
  A 单纯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多级抽样
  E 方便抽样
  214.所谓病例对照研究是指
  A 对不同类型的病例进行预后因素的研究
  B 根据以往患病情况,对将来的发病率进行研究
  C 研究吸毒者、非吸毒者与艾滋病发生的关系
  D 通过调查患某病的病例组与未患该病的对照组以往暴露于某因素的比例,以判定该因素与该病是否存在关联
  E 利用医院病案资料所开展有关疾病疗效的分析与研究
  21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种研究对象代表性最好
  A 一个医院所有已诊断的病例;同一医院内患其它病的病人
  B 多个医院或门诊部的病例;多个医院或门诊部诊断的其它病例
  C 多个医院或门诊部的病例;病例所在同一街道或住宅区中的健康人
  D 社区中所有新诊断的病例;在社区中随机抽样的非病例
  E 多个医院或门诊部的病例;在社区中随机抽样的非病例
  216.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的来源主要有
  A 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与所研究疾病无病因学联系的疾病的患者
  B 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
  C 社区人口或社会团体人群中非病例或健康人
  D 病例的配偶、同胞、同事、亲朋、同学
  E 以上都是
  217.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的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 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D 年龄和性别必须作为配对条件
  E 对所研究的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但又不是研究因素的应列为配对条件
  218.某医师进行子宫颈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下列哪一组病例最为理想
  A 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的所有子宫颈癌病人
  B 一个地区多所医院新诊断的所有子宫颈癌病人
  C 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子宫颈癌病人
  D 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子宫颈癌病人
  E 一个地区肿瘤死亡监测系统的所有子宫颈癌病人
  219.病例对照研究中OR是指
  A 病例组的患病率除以对照组的患病率
  B 病例组的发病率除以对照组的发病率
  C 病例组暴露比值除以对照组暴露比值
  D 对照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暴露比值
  E 病例组的患病比值除以对照组的患病比值
  220.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 信息偏倚
  B 测量偏倚
  C 混杂偏倚
  D 选择偏倚
  E 暴露怀疑偏倚
    221.在以现存病人作为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 信息偏倚
  B 测量偏倚
  C 混杂偏倚
  D 回忆偏倚
  E 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222.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
  A 对照组、病例组样本含量相等
  B 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研究因素上一致
  C 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所有特征上可比
  D 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研究因素数量一致
  E 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可能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上一致
  223.在下列哪种假设条件下,可用病例对照研究中所计算的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
  A 所研究的疾病是慢性病
  B 所研究的疾病在一般人群中较少见
  C 对照的选择应该与暴露特征或与暴露有关的任何因素无关,而病例的选择无此要求
  D 根据四格表提供的资料判定该病为一种少见病
  E 研究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进行
  224.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阶段控制混杂偏倚常用
  A 标准化
  B 随机分组
  C 分层分析
  D 匹配
  E 叉生分析
  225.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最好选择
  A 现患病例
  B 易调查的病例
  C 新发病例
  D 死亡病例
  E 旧病例
  226.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 容易获取足够病例
  B 研究对象依从性好
  C 所需样本含量较少
  D 减少回忆偏倚及生存因素的影响
  E 容易找到合适对照
  227.比值比主要应用于
  A 横断面调查
  B 病例对照研究
  C 队列研究
  D 生态学研究
  E 临床试验
  228.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对照要求
  A 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
  B 未患所研究疾病且与病例组同质的人
  C 病例来源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疾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的人
  D 未患所研究疾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的人
  E 病例来源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疾病,除研究因素以外其他特征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人
  229.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阶段控制混杂偏倚的常用方法是
  A 标准化
  B 随机分组
  C 分层分析
  D 匹配
  E 逐步回归分析
  230.队列研究起始队列是
  A 健康人
  B 病人
  C 暴露某因素的病人
  D 筛检发现的病人
  E 暴露某因素的非病人
  231.所谓相对危险度是指
  A 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除以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
  B 病例组死亡率除以对照组死亡率
  C 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减去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
  D 病例组暴露某因素的比例除以对照组暴露某因素的比例
  E 病例组暴露某因素的比例减去对照组暴露某因素的比例
  232.队列研究中暴露人群选择有哪些途径
  A 一般人群
  B 特殊暴露人群
  C 职业人群
  D 有组织的团体人群
  E 以上都是
  233.队列研究中选择对照人群的常用形式有
  A 内对照
  B 外对照
  C 总人口对照
  D 多重对照
  E 以上都是
  234.以人时为单位计算的率称之为
  A 罹患率
  B 发病率
  C 累积发病率
  D 发病密度
  E 现患率
  235.队列研究中,观察对象是按
  A 患病与未患病分组
  B 同性别、同年龄不同病种分组
  C 是否接受某种药物治疗分组
  D 是否存在暴露来分组
  E 不同家族史分组
  236.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A 很少发生偏倚
  B 对较多的人进行随访研究有利于普及医学知识
  C 研究结果都可以外推到全人群
  D 较直接地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E 容易控制混杂偏倚
  237.队列研究的重要缺点是
  A 队列研究每次只列一个或一组因素
  B 随访时间漫长
  C 在研究进程中研究对象可能改变暴露状态
  D 较直接地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E 容易发生失访偏倚
  238.队列研究中
  A 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 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 只能计算比值比
  D 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 以上都不对
  239.下列哪个人群不能作为队列研究的暴露组
  A 一般人群
  B 有组织的患病人群
  C 职业人群
  D 有组织的社会团体
  E 特殊暴露人群
  240.队列研究中确定观察终止时间是根据
  A 研究工作的期限与经费
  B 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
  C 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一般潜隐期
  D 全体研究对象是否都出现观察结局的时间
  E 非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
    241.下列关于人年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 5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1年为5人年,1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5年也是为5人年
  B 1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不满1年时也计为1人年
  C 人年只能每个人单独计算,无可加性
  D 因为人年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逐一计算后累加,所以十分繁杂
  E 一组人暴露于研究因素1年为1人年
  242.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
  A 信息偏倚
  B 健康工人效应
  C 错误分类偏倚
  D 失访偏倚
  E 混杂偏倚
  243.在队列研究中经常发生失访,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失访不会严重影响研究结论
  A 失访的时间较晚
  B 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失访率相等
  C 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D 失访者和非失访者的暴露情况相似
  E 失访的时间较早
  244.所谓流行病学实验是指
  A 在人体开展有关流行病的流行规律的实验
  B 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C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D 在人群现场开展的实验
  E 群体试验
  24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的最大差异是
  A 纳入标准不同
  B 随访方式不同
  C 干预措施不同
  D 目标人群不同
  E 观察重点不同
  246.实验流行病学设立对照组中哪种类型检验因果联系最差
  A 组间对照
  B 自身对照
  C 历史性对照
  D 人群对照
  E 随机同期对照
  247.霍桑(Hawthorne)效应是指
  A 与干预毫无关系的非特异性反应
  B 药物反应
  C 逃避反应
  D 接触反应
  E 不依性反应
  248.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
  A 医务人员、实验组、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B 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C 医务人员和试验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E 医务人员和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249.临床试验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A 选择典型病人
  B 设置对照
  C 双盲实施
  D 使用安慰剂
  E 选择可靠性强的效应指标
  250.在临床试验中能保证各受试者基本特征分布相似的措施是
  A 样本足够大
  B 设立对照
  C 双盲措施
  D 随机化
  E 整群抽样
  25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减少
  A 混杂偏倚
  B 信息偏倚
  C 入院率偏倚
  D 回忆偏倚
  E 选择偏倚
  252.临床试验中随机化是为了
  A 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口学、临床及其他特征上相似
  B 试验结果能在其他条件下重复得到
  C 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试验期间的处理与评价相似
  D 控制观察者间变异
  E 实验组能代表试验的目标人群
  253.临床试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最大的不同是
  A 目标人群不同
  B 年龄性别不同
  C 处理因素不同
  D 观察指标不同
  E 观察时间不同
  254.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是否按研究设计要求执行并坚持到底,称之为
  A 可靠性
  B 社会期望偏倚
  C 礼貌偏倚
  D 依从性
  E 真实性
  255.临床试验避免主观偏见的最主要方法是
  A 盲法
  B 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结果的观察
  C 统一检测标准
  D 随机分组
  E 只使用客观指标
  256.某医院进行一次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分析时最好选用何指标
  A 保护率
  B 病死率
  C 患病率
  D 有效率和副反应发生率
  E 相对危险度
  257.研究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时,研究对象应是
  A 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人
  B 对照组由健康人组成
  C 中、重型病人
  D 患该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
  E 男女人数各半
  258.在临床试验中要得到正确的结论,下列诸因素中哪个最重要
  A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B 随机分组
  C 依从性达到100%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相等
  E 对照组由健康人组成
  259.临床试验使用安慰剂是为了
  A 不会受到道德的限制
  B 有利于增加实验组的治愈率
  C 有利于增加对照组的治愈率
  D 减少样本含量
  E 减少受试对象的主观偏倚
  260.下列哪项关于临床试验对照组的论述是正确的
  A 对照组可减少或防止偏倚的发生
  B 对照组是临床试验比较的基础
  C 对照组可测量处理因素的不良反应
  D 对照组可防止病人自愈对结果的影响
  E 设立对照组是为了正确衡量处理因素有效性
    261.临床试验与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为
  A 研究组与对照组是否具有可比性
  B 研究者是否控制研究因素
  C 研究组与对照组人数是否相等
  D 是否属于前瞻性研究
  E 设立对照组的类型
  262.下列关于病因的陈述哪项最准确
  A 致病因子
  B 不良心理行为因素
  C 有害物质
  D 病原微生物
  E 所有可以导致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
  263.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 机体抵抗力减弱
  B 人群营养不良
  C 致病因子作用增强
  D 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
  E 致病因素、宿主、环境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失去平衡
  264.确定某暴露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强度用
  A 该人群中暴露于该因素的暴露率
  B 相对危险度
  C 该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D 人群归因危险度
  E 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265.在确定因果关系的标准中必不可少的标准是
  A 关联的强度
  B 剂量-反应关系
  C 正确的时序关系
  D 实验室证据
  E 关联的可重复性
  266.所谓筛检是指
  A 在人群中采用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确诊病人
  B 在人群中采用诊断试验确诊病人
  C 在人群中采用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去发现尚未识别的病人、可疑病人或有缺陷的人
  D 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检查
  E 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初步体检,阳性者再到医院进行诊断
  267.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是
  A OR、RR
  B 符合率
  C 灵敏度、假阴性率
  D 灵敏度、假阳性率
  E 特异度、灵敏度
  268.对于患病率较低的疾病进行筛检,其结果的特征是
  A 阳性预测值高而阴性预测值低
  B 阳性预测值低而阴性预测值高
  C 阳性预测值高而阴性预测值也高
  D 阳性预测值低而阴性预测值也低
  E 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269.某项筛检试验的阳性判定标准降低(放宽)将会导致
  A 特异度升高
  B 灵敏度降低
  C 假阴性率升高
  D 假阳性率降低
  E 灵敏度升高、假阳性率升高
  270.某项筛检试验的阳性判定标准提高(严格)将会导致
  A 特异度升高
  B 灵敏度升高
  C 假阴性率降低
  D 假阳性率升高
  E 灵敏度升高、假阳性率降低
  271.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称为
  A 流行过程
  B 传播机制
  C 传播过程
  D 致病机制
  E 传染过程
  272.传染病流行病学的“三环节”是指
  A 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
  B 人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
  C 病因、宿主、环境
  D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73.病原体由一个传染源传播到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途径
  A 流行过程
  B 传播过程
  C 传播机制
  D 传播途径
  E 传播因素
  274.一系列相互连接相继发生的疫源地为
  A 传播途径
  B 传播过程
  C 流行过程
  D 传播机制
  E 传播因素
  275.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之一为
  A 确定病人的预后
  B 确定病原体的留验时间
  C 确定传染源的隔离时间
  D 确定病人的病程
  E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时间
  276.决定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留验或医学观察的时间主要依据该病的
  A 接触的时间
  B 病原学分离培养的结果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传染期
  277.下列哪个因素不可能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
  A 外来人口的迁入
  B 新生儿增加
  C 病原体的变异
  D 免疫力的自然
  E 隐性感染
  278.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
  A 有效的预防接种
  B 易感人口的迁出
  C 隐性感染
  D 病原体致病力
  E 传染病流行
  279.疫源地范围大小取决于
  A 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B 传染源数量及排出病原体的频率范围
  C 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D 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效果
  E 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毒力大小
  280.消灭疫源地的条件是
  A 传染病患者被治愈或被移走、传染源污染的外环境已得到最终的消毒、所有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后无续发病例发生
  B 传染病患者已被隔离
  C 传染源污染的外环境已得到最终的消毒
  D 传染病的接触者得到被动免疫保护
  E 所有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后无续发病例发生
  281.自然疫源性疾病是
  A 经常特定地区特定人群中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B 以动物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遍的疾病
  C 病原体不依靠人就能在自然界繁衍并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
  D 病原体通过动物能传播到人的疾病
  E 病原体不依靠人就能在自然界能在野生动物中繁衍,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的疾病
    282.影响和制约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
  A 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
  B 自然因素和社会制度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 地理因素和政治制度
  E 自然因素和福利制度
  28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实行分级管理,其中
  A 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B 甲类2种、乙类21种、丙类12种
  C 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D 甲类3种、乙类20种、丙类12种
  E 甲类3种、乙类21种、丙类11种
  284.城市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A 6小时以内
  B 12小时以内
  C 24小时以内
  D 36小时以内
  E 3天以内
  285.按我国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在2岁以内应完成下列哪几种生物制品接种
  A 卡介苗、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疫苗
  B 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卡介苗、乙肝疫苗
  C 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破伤风类毒素、乙肝疫苗
  D 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卡介苗、乙肝疫苗
  E 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疫苗
  286.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是
  A 接种反应
  B 免疫学效果
  C 安全性
  D 流行病学效果
  E 临床症状变化
  287.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最方便、可靠的措施是
  A 碘化食盐和食油
  B 投碘化剂
  C 碘化水质
  D 碘化食糖
  E 移民
  288.预防饮水所致地方性氟中毒首要措施是
  A 水中除氟
  B 投药
  C 改善营养
  D 更换水源
  E 移民
  289.氟斑牙主要分布于下列哪组人群
  A 学前儿童
  B 女性青年
  C 男性青年
  D 7~20岁青少年
  E 中老年人
  290.当机体缺碘时,可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 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B 甲状腺素T3、T4均减少
  C 甲状腺素T4分泌减少
  D 甲状腺素T3分泌减少
  E T3、T4均增加
  291.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主要病因是
  A 钙、磷摄入不足
  B 碘摄入不足
  C 硒摄入不足
  D 饮水硬度过高
  E 氟摄入不足
  292.目前公认氟骨症唯一可靠的客观诊断方法是
  A 肢体麻木、蚁走样的神经系统症状
  B 自觉四肢、腰背部大关节的持续性疼痛症状
  C 生活在高氟地区,有饮高氟水、食用氟污染食物或吸入氟污染空气的经历
  D 骨及骨周软组织的X线检查
  E 尿氟含量多超过正常值
  293.职业病的定义是
  A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B 有职业的人所患的疾病
  C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受到的损伤
  D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E 以上都不是
  294.职业性多发病的定义是
  A 与工作同时发生的疾病
  B 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C 有职业的人经常发生的疾病
  D 与工作有关的疾病
  E 以上都不是
  295.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前提是
  A 临床表现
  B 职业史
  C 生产环境调查
  D 实验室检查结果
  E 以上都不是
  296.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最重要的途径是
  A 呼吸道
  B 粘摸
  C 皮肤
  D 消化道
  E 眼结膜
  297.毒物经皮吸收率较大的条件是
  A 水溶性同时有腐蚀性
  B 水溶性同时有易挥发性
  C 脂溶性同时有易挥发性
  D 水溶性同时有脂溶性
  E 脂溶性同时有腐蚀性
  298.汞中毒的首选驱汞药物是
  A 依地酸二钠钙
  B 二巯基丙磺酸钠
  C 低浓度美蓝
  D β-巯乙胺
  E 毒霉胺
  299.铅吸收后在体内贮存主要分布于
  A 血液
  B 肾脏
  C 骨骼
  D 肝脏
  E 脂肪
  300.硫化氢引起的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 氧的吸入量不足
  B 机体运输样氧的功能障碍
  C 肺的通气量减少
  D 组织利用氧的功能障碍
  E 机体血液循环障碍

参考答案
  201.E 202.E 203.E 204.E 205.D 206.C 207.D 208.E 209.D 210.D
  211.D 212.B 213.E 214.D 215.D 216.E 217.E 218.A 219.C 220.D
  221.E 222.E 223.B 224.D 225.C 226.D 227.B 228.E 229.C 230.E
  231.A 232.E 233.E 234.D 235.D 236.D 237.E 238.D 239.B 240.C
  241.A 242.D 243.D 244.B 245.C 246.C 247.A 248.A 249.B 250.D
  251.B 252.A 253.C 254.D 255.A 256.D 257.D 258.B 259.E 260.A
  261.B 262.E 263.E 264.B 265.C 266.C 267.E 268.B 269.E 270.A
  271.B 272.E 273.D 274.C 275.E 276.D 277.E 278.D 279.C 280.A
  281.E 282.C 283.C 284.A 285.E 286.D 287.A 288.D 289.D 290.B
  291.B 292.D 293.D 294.D 295.B 296.A 297.D 298.B 299.C 300.D

无锡来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无锡来学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无锡来学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无锡来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无锡来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无锡来学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