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精选】2020年初级药师基础知识考点:病理生理学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2019年12月03日 来源:来学网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一)概述
1.机体的凝血功能
2.机体的抗凝功能
3.纤溶系统及其功能
4.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
①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②调节凝血与抗凝功能;
③调节纤溶系统功能;
④调节血管紧张度;
⑤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解;
⑥维持微循环的功能等。
(二)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
1.凝血因子的异常。
2.血浆中抗凝因子的异常。
3.血浆中纤溶因子的异常。
4.血细胞的异常。
5.血管的异常。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基本特点是(微血栓+出血):
微血栓形成 :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出血 :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DIC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其中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和败血症等。其次为恶性肿瘤。产科意外、大手术和创伤也较常见。
机制:
(1)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系统;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
(3)血细胞的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4)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2.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1)出血:出血常为DIC患者最初的表现。
(2)器官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引起器官缺血,严重者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3)休克:急性DIC时常出现休克,而休克晚期又可出现DIC,故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4)贫血:DIC时微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将红细胞割裂成碎片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下列属于导致DIC患者出血主要原因的是
A.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
B.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
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E.血管通透性增高
『正确答案』B
DIC凝血功能障碍变化的特点是
A.先低凝后高凝
B.先高凝后低凝
C.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降低
E.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正确答案』B
无锡来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无锡来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无锡来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